隱翅蟲

隱翅蟲是一種細小的甲蟲,體形細長其鞘翅極短很易辨認,隱翅蟲鞘翅的長度一般不會比身體闊度長很多,而腹部大部分暴露於鞘翅外蟲身有六七塊明顯可見的腹板,因此牠們可像蠍子般經常翹起腹部頂端,牠們的大顎細長且尖,通常交叉在頭部前面隱翅蟲有不同大小,體形最大的約有25毫米長,隱翅蟲的顏色比其他盪甲更為鮮艷,鞘翅呈金屬藍色或綠色,胸背板和腹部基節則為鮮橙色或鮮紅色,習性隱翅蟲的成蟲依靠捕食其他昆蟲維生,牠們在日間很活躍,入夜後會受強光吸引。隱翅蟲會在潮濕的地方單獨產卵,幼蟲會脫殼兩次,然後化為蛹。幼蟲也會捕食其他昆蟲。成蟲可生存數個月,並在這期間完成兩個世代或以上,由於隱翅蟲在潮濕的泥土繁殖,因此可能有大量隱翅蟲居於戶外,捕食素食性的昆蟲。對市民健康的影響隱翅蟲的成蟲不會叮咬或螫刺其他生物,但其體內的血淋巴含有一種強烈的化學物質岬毒素,能夠令人感到皮膚和眼睛不適。由於許多隱翅蟲屬的昆蟲體內的血淋巴都含有毒素,此毒素對人造成的傷患稱為隱翅蟲皮膚炎,在人體皮膚上拍死隱翅蟲而引發的一種特有皮膚炎症,皮膚因接觸蟲體而沾有岬毒素後,這毒素可能會擴散至皮膚其他範圍,皮膚沾到岬毒素後不會即時引起不適,在12至36個小時內,皮膚便會開始出現紅疹,並長出水泡。不適的症狀包括結痂和脫皮可能會持續兩三個.